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最常见病因。它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Graves病的核心特征是甲状腺肿大与功能亢进。患者常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地较软,可闻及血管杂音。同时,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患者会出现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等高代谢症候群。
Graves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和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病情,是Graves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当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时,可考虑使用放射性碘治疗,其通过破坏甲状腺组织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对于甲状腺肿大显著或存在压迫症状的患者,手术治疗则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Graves病还常伴有眼征和胫前黏液性水肿等特异性表现。眼征包括眼球突出、眼裂增宽、瞬目减少等,严重者可出现浸润性突眼。胫前黏液性水肿则表现为下肢皮肤粗厚、呈橘皮样改变,多为非凹陷性。
Graves病的诊断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甲状腺相关抗体检测等综合判断。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以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