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又称腔隙性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供血动脉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从而形成一个小的梗死灶。这种梗死灶一般直径不超过1.5厘米,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

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因梗死部位不同而异,可能包括轻微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构音障碍、言语含混不清等。由于症状轻微,常被患者忽视。

长期高血压是导致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也是诱因。

可以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降低血脂和稳定斑块,以及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控制血压。

日常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以减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腔隙性脑梗塞虽然症状相对较轻,但不可忽视。及时诊断和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更严重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