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五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患有手足口病,并且传染度极高,最容易发生在夏天和秋天的换季时节。因为一般小婴儿以及孩童的免疫力比较弱,比较容易受到各种的感染。患者以及隐性的被感染者都是主要的传染源,能够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或者是喉咙的唾液,分泌物以及疱疹液等,进行广泛地传播,因此尽量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
手足口病细菌存活多久
疾病概述
治疗原则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导致的传染性的疾病,这类肠道病毒有二十几种。这些肠道病毒对于外界的抵抗力非常强,对于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性,医用酒精,百分之五浓度的来苏对于肠道病毒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但是对紫外线以及干燥敏感等因素,各种的氧化剂,甲醛以及碘酒都能将其灭活。高温可以使其迅速被灭活,病毒在四摄氏度可以存活一年之久,在外界环境中这种病毒可以长期的存活。
预防与愈后
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疾病,因此要预防这种疾病就要从日常的生活卫生入手,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也要用肥皂或者是洗手液洗手,不要吃一些生的冷的食物或者喝生水,而且还得经常洗手。另外,要避免与其他的已经换有本病的儿童接触。还有要避免经常出入一些人群聚集,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要注意隔离,避免出现交叉的感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手足口病严重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手足口病它是由于病毒感染的造成的这样一组,以发热、皮疹为特点的综合征。多数病毒感染以后,造成手足口病的表现之后,它是一个自限性的,也就是两周左右的时间孩子就可以自行缓解。但是我们发现在临床上如果感染了EV71病毒,这个病毒它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也就是出现重症化的表现。其实出现重症化表现,它也不是一点都没有预警,它提前会有一些表现,比如多见于5岁以下的孩子会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出现孩子睡梦中的肢体抖动或者恶心呕吐,或者是出现抽搐,或者出现心肌酶升高,这些都是让我们要警惕重症病例的出现。01:20
-
如何确诊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和皮疹,而皮疹也比较有特点。一般出现在手、足、口腔和臀部四个部位,它是一个离心性的分布,不分布在躯干上,前胸、后背、腿、胳膊上都没有,或者很少,主要是在手、脚、臀部和肛门的周围以及口腔内。手足口病的皮疹还有就是不疼不痒、不结痂、不留疤。如果孩子很痒,就考虑不是手足口病。如果出现不疼不痒的皮疹,尤其是出现在手、足、臀部、口腔的皮疹,要考虑手足口病。01:39
-
手足口病细菌存活多久手足口病的病菌,大多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来的,是属于传染性的疾病,在临床上常见的为肠道病毒以及柯萨奇病毒。手足口病的病毒生存能力是比较强的,在四度的环境当中,可以存活到一年之久,而且特别适合在温热的环境中生存,人体的胃酸、胆汁等消化液并不能够灭活手足口病的病毒,手足口病病毒不耐强碱,对紫外线以及干燥比较敏感,人类是感染肠道病毒唯一的宿主,特别是在小儿时期容易感染。语音时长 01:18”
-
手足口病病菌存活多久手足口病的病菌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肠道病毒71型以及柯萨基病毒A16型。这种病毒对外界抵抗力比较强,在四度左右的环境下,可以存活一年的时间。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而且不易被胃酸以及胆汁灭活。由于病毒结构中无脂质,所以对乙醚,来苏,氯仿都不敏感,对紫外线以及干燥比较敏感,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酊可以使该病毒灭活。人类是已知的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所以手足口病的患者以及隐性感染者均是传染源。语音时长 01:23”
-
手足口病细菌存活多久手足口病是一般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多见。手足口病的病毒一般在50摄氏度的时候能迅速被灭火,在4摄氏度的时候可以存活一年。
-
手足口病病菌存活多久病情分析: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该类病毒生存能力很强,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在4℃环境下可存活1年,而且不易被胃酸和胆汁杀死,很容易经消化道传播。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酊可杀死它们,不耐强碱。意见建议:手足口病主要经过粪-口传播,也会经过接触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它们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未洗干净的生食。
-
手足口病病毒在物品上存活多久手足口病病毒,即肠道病毒,在物品上的存活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可在物品表面存活7至14天。不过,该时间并非绝对,会因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病毒载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干燥且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手足口病病毒的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大约可以维持7天左右
-
手足口病病毒在物品上存活多久手足口病病毒在物品上可以存活很长时间,一般在7-14天左右。手足口病是通过肠道病毒感染,病毒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机体引起的疾病,手足口病是一种轻度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手足口病的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其他人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再通过鼻腔、口腔等途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