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热就爱出汗,尤其是胖人,一动一身汗,让人浑身难受。其实,汗腺是人体自带的“空调”,是人体最天然的保养品,到了夏天出汗少的话,感冒、皮肤病、失眠就会找上门,心脏病发病率更是成倍涨,出一身健康汗对健康有益无害,但汗也是人体的晴雨表,有些异常出汗信号是身体发出的无声警告。
那么怎样才算异常出汗呢,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比如,同等条件下,和你一起吃饭的人无汗,而你却满头大汗,就说明有可能出汗异常,如果坐着不动都大汗淋漓,那无疑也是异常出汗了。简单地说,如果不是因为运动、穿衣厚或炎热而导致出汗,或稍微运动就会大汗淋漓,就意味着人体可能出现了异常情况,应当引起重视。
头部出汗异常胃火旺
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本应该是最足的,其固摄力也应最强。一旦头上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或者经常出汗,或许就意味着阳气有些虚弱,(对于代谢旺盛的儿童来说,头部出汗较多也是正常现象),另外,这还和胃火旺有一定关系。
建议:睡眠充足,多吃温补食物,如大枣、牛肉、山药、蜂蜜、茯苓。每天也可冲泡枸杞茶饮用。
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颈部出汗异常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不太多,若常出汗,可能与内分泌不调有关,也和体内湿热有一定关系,由于湿性黏滞,导致体内气机不畅,往往表现为上半身或颈部以上出汗。
建议: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多吃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
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若诊断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情。
手脚心出汗异常血虚
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糖友异常出汗血糖不稳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患者也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如果是调节汗腺分泌的神经出现病变,通常表现为上肢或胸部出汗增多或出汗部位不对称,可能出现在正常的室温下大量出汗,甚至大汗淋漓的情况。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的情况,当糖尿病患者因为药物、饮食或者运动等原因发生低血糖时,可出现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症状。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大汗并伴有以上症状时,应当考虑是否是因为低血糖的原因所引起的。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患者会有夜间出汗的情况,早上起来还会觉得头疼、劳累,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夜间低血糖。
建议:当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求助,以免发生危险或意外。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一些可以提升血糖的小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浑身出汗气虚
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
建议: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
睡着出汗阴虚
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
建议: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另外,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属偏汗,多见于风湿、偏瘫病人,有时也是中风临身的信号。额汗仅限于额头,若出汗量少,且无其他症状,属正常现象。若发生在病人身上,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征兆。乳间汗局限于两乳之间,可能是精神疲乏、体力劳累而伤及心脾所致。生殖器出汗出汗限于生殖器周围,常与肾病有关。手脚等四肢出汗多因血虚、阳亏引起。
汗液颜色异常肝肺胆有问题
大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奎军说,真正的汗水是没有颜色的。如出现黄色是因为微生物对汗水当中的一些微量原素发生化学反应所致。而且,某些身体有疾病的人,汗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当出现不同于一般颜色的汗水时,就要考虑会不会是身体生病了,需要及时就诊。
黄汗
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黄汗。
白汗
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红汗
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绿汗
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汗的味道异常身体有病症
尿臭味
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
腥臭味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可以用菊花泡水喝来缓解症状。
这个位置出汗竟是中风前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中风前兆症状中风的前兆,一般来讲是,有些患者是会出现的,因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又是不一样的,有些患者是没有前兆的,有前兆的患者一般会出现,一过性的一个头晕头痛,看东西不清,或者一过性的眼睛黑蒙,有的会出现口角的一个歪斜,还有的会出现一个流口水,还有的会出现一个说话,一过性的言语不清,还有会出现偏侧肢体的突然乏力,拿着东西掉下来,还有的患者会出现偏侧的手指或脚,突然出现一个麻木,这些都是一个中风的先兆症状,如果没有中风发病的一个基础病,比如三高等等,或者长期的一个吸烟、酗酒,这是要及时提高警惕,去看一看。01:10
-
中风有什么前兆中风就是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分为,出血性的和缺血性的两大类。出血性的一般就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等,缺血性的一般就是脑梗死,或者是脑血栓形成,这两种情况。有些患者在出现中风之前会出现一些先兆,比如说像有运动性的和感觉性的两大类,像有些人出现头痛,一过性的头痛,或者是头晕,眼睛出现黑蒙、视物不清、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然后半侧肢体的一个麻木,或者半侧肢体的一个乏力,这都是一过性的,这都是中风的一个前兆。这个时候出现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01:05
-
中风复发前兆首先一开始一定要记住之前中风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很常见的就是之前的病症发病的时候是一样的。包括一开始肢体麻木、无力,这次发作的时候再次出现麻木、无力,这样一定要记住有可能就是卒中的复发。有的人包括言语功能障碍,说不出话来或者是能理解你说的话,但是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有的肢体感觉的变化,尤其是肢体末端,比如放在冷水当中不知道冷热,有的人也会出现不断的打哈欠,在老年人身上很容易发生再次的脑梗阻。有的人也会出现视觉的变化,突然的视物模糊、重影,以及明显的视力下降。还有就是有的人会出现情绪的异常、性格、语言和语气或者是行为突然的反常。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记得进行相关的求助,必要时要进行送医求助。语音时长 1:28”
-
中风前兆症状如果患者平时身体情况尚可,突然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突然跌倒在地,但是稍作休息以后能够恢复正常,这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另外,有的出现肢体一侧突然发生的麻木无力,难以动弹,但是在几分钟或者是几秒钟后能恢复正常,这也是中风的前兆。另外,还有的突然发生的单眼或者双眼视物模糊不清,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失明,这也是中风的先兆。另外,意识混乱,吐字不清,甚至语无伦次,这也是中风的先兆。一旦出现了上述的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因为中风一旦发生轻者致残,重则危及人的生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的话,预防中风比治疗中风是更加重要的。语音时长 01:28”
-
中风前有什么前兆病情分析:中风前出现的前兆,会感觉突然手臂没有力气,刮胡子时将剃刀叫掉落在地上,一分钟左右又恢复正常,出现短暂性的视力障碍,看不清东西或者眼前发黑。意见建议:如果出现中风,没有医生指导,尽量别让病人吃东西或者喝水,对于失去意识的病人,要采取舒服的体位,保持气道畅通,不建议枕枕头,及时送往医院。
-
中风有前兆吗病情分析:有的中风患者可以出现前兆,而有的患者没有前兆,直接起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发作性的言语不清、偏侧肢体无力等,又称之为小中风,这是中风的一种前兆。意见建议:中风指的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高复发性,高致残性,高致死率等特点。这个疾病严重危害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患者发病之后应该及时就诊。应该首先就诊于正规医院的急诊科,遵医嘱完善颅脑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并尽早的进行干预治疗。
-
中风前兆脑梗塞它就是一种大脑缺血性改变,从而引起的神经坏死,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有:1、动脉粥样硬化2、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引起脑梗塞的几率比较大3、吸烟、酗酒,过度肥胖也可能导致脑梗塞
-
中风复发前兆中风如果平时不注意护理是有可能复发的,复发的症状和开始发的症状是大同小异的,患者可注意警惕。头部眩晕、无意识或突然张开嘴、半长、舌强字、是精神障碍的主要特征。在临床表现中存在一些局部神经症状,其发生在大脑半球的一侧,患者应积极的面对疾病,配合医生的诊疗方案或者医嘱来治疗疾病。平时适当合理的参与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