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病情演变的最终结局,对肝硬化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到一旦出现肝硬化,特别是到了失代偿肝硬化常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以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有一个漫长的肝纤维化的过程,我们有充足的时间预防和减缓并逆转肝硬化的发生,不应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甚至自暴自弃。实际上,随着医学发展和对肝炎和肝硬化的深入认识,预防和延缓和逆转肝硬化还是有一定手段的,但这要求医生和患者有共同的认识,默契的配合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因为正像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样,预防和延缓肝硬化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医生和病人要有足够的信心,耐心。
那么,我们在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长期过程中如何有所作为呢?首先,我们要对肝硬化的发生有个正确的理解,病理学研究显示各种原因的慢性肝损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肝纤维化也不断的加剧,最终形成纤维间隔和假小叶,这就是我们说的“肝硬化”。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诊断并不容易,这些患者常常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有些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也基本正常,我们要综合全面检查来判断是否病人已经进入肝硬化阶段,如白蛋白水平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和CT、MRI等)显示肝表面不光滑,形态失常,脾厚等,或者胃镜显示已经出现了食道或胃底静脉的轻度曲张,这些改变常是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但有些患者确实难以判断,需做肝活检病理检查。而到了失代偿肝硬化一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由上可以看出不断加剧的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形成的必由之路,肝内的纤维组织是由细胞外基质(ECM)组成的,这些ECM包括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组成,以前认为肝内纤维化就像我们皮肤破损后形成疤痕一样,是静止不变的,实际上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ECM的生成和降解影响着肝纤维化的进程。当ECM生成大于降解,则肝纤维化加剧,反之肝纤维化减轻。目前公认在ECM形成和降解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肝内的星状细胞,肝内持续的炎症反应可产生许多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可以激活星状细胞,并使之增殖,产生大量ECM。而肝内炎症反应往往是病因持续存在的结果,如病毒的持续复制,酒精或药物的持续损害等。
由此可见,预防和延缓肝硬化的关键是减轻肝纤维化,如何减轻肝内的纤维化呢?首先要去除肝损伤的病因,对于乙型和丙型肝炎来说就是积极的、有效的、持续的抗病毒治疗,包括针对HBV的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治疗和HCV的DAA治疗。只有病毒复制的降低和检测不到才能降低病毒蛋白的表达,也才能减轻针对病毒蛋白的免疫病理损伤,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其次是积极的保肝治疗,如包含甘草甜素、水飞蓟素类等保肝药物可减轻肝内炎症和保护肝细胞。再就是中医中药治疗,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研究显示许多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他们可能通过干预肝纤维化过程中不同环节起减轻肝纤维化作用。笔者一位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经7-8年左右的持续抗病毒和间断中医中药治疗不但未再反复,而且肝硬化完全逆转,这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是不多见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肝炎的正确管理是当今肝病诊疗中应该加强的观念,这里包括医生对病人的管理和病人的自我管理,定期检查是肝病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只有定期的检查才能早期发现肝硬化,从而早期干预,这对于慢性肝炎病人还好理解。但对于肝功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则可能比较困难,主要是其病情进展较为缓慢、隐匿,医生和病人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在临床工作中慢性HBV携带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才被发现者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