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急性肾炎,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细胞的增殖和炎症细胞的浸润。该病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所致,对肾小球造成损害。
1、肾小球细胞增殖
在急性肾炎中,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会明显增多。这些细胞的增殖导致肾小球结构紊乱,影响肾小球的正常滤过功能。内皮细胞的增生可能会阻塞毛细血管袢,进一步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率。
2、炎症细胞浸润
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小球内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这些炎症细胞会释放炎症介质,加重肾小球的损伤,并可能导致肾小球的纤维化。
3、基底膜变化
肾小球基底膜可能因免疫反应而增厚,甚至出现断裂,这进一步影响了肾小球的通透性,可能导致蛋白尿和血尿的出现。
4、免疫复合物沉积
在肾小球内,可以观察到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这些免疫复合物是引发肾炎的重要因素。它们会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炎症反应。
5、肾小管损伤
除了肾小球,肾小管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肿胀、坏死和脱落。
在治疗上,除了针对链球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外,还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以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来控制病情。同时,对于高血压和水肿等症状,还需相应的降压药物如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和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