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慢性肺部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呼吸调节功能障碍及环境因素等五方面原因引发,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分析。
- 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肺心病最常见的诱因,长期气道炎症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气肿。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后,肺循环阻力增加,迫使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扩张,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此外,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等慢性气道疾病,若未规范治疗,也可能通过类似机制诱发肺心病。
-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严重胸廓畸形(如脊柱侧弯、胸廓成形术后)或胸膜增厚粘连,会限制胸廓活动度,导致肺通气功能下降。长期低氧血症可引发肺小动脉痉挛,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形成恶性循环。
- 肺血管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栓塞或肺血管炎等疾病,可直接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肺血管阻力增加会反向压迫右心室,使其负荷过重,最终引发右心功能不全。
- 呼吸调节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枢性呼吸衰竭等疾病,会导致慢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长期缺氧可刺激肺血管收缩,同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加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 环境因素:长期吸烟或暴露于粉尘、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煤尘)中,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间质纤维化。这些疾病通过破坏肺组织结构,间接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成为肺心病的潜在诱因。
老年肺心病的防治需以控制原发病为核心,如戒烟、规范治疗COPD、定期监测肺功能等。若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竭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病情。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避免自行用药或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