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结肠和肠梗阻有什么区别

巨结肠与肠梗阻是两种不同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区别体现在病因、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及治疗原则五个方面。

一、病因差异:巨结肠多因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管持续性痉挛、近端肠管扩张,属先天性发育异常;肠梗阻则由机械性阻塞(如肿瘤、粘连)、动力性障碍(如术后麻痹)或血运性因素(如肠系膜血栓)引发,病因更为多样。

二、病理特征:巨结肠的核心病理是肠壁肌层肥厚、神经节细胞减少,导致特定肠段(如乙状结肠)直径显著增宽;肠梗阻的病理改变以肠腔内容物通过受阻为特征,可伴随肠壁水肿、缺血甚至穿孔。

三、临床表现:巨结肠患者以顽固性便秘、腹胀、呕吐为主,婴幼儿可能伴发育迟缓;肠梗阻则表现为腹痛(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胀痛)、呕吐(早期反射性,后期粪臭样)、停止排气排便,严重者出现休克。

四、诊断方式:巨结肠依赖钡剂灌肠造影显示“狭窄-扩张”征象及直肠肛管测压;肠梗阻通过腹部立位片(气液平面)、CT(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及超声(儿童首选)确诊。

五、治疗原则:巨结肠需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肠梗阻需根据病因选择保守治疗(胃肠减压、补液)或手术(解除梗阻、切除坏死肠段)。

需强调,两种疾病可能共存或相互转化,如巨结肠晚期可并发肠梗阻。患者切勿自行判断,应尽快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遵医嘱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延误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