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是一种由胃窦部及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其水平异常升高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主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以及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
1.慢性萎缩性胃炎
当胃黏膜发生萎缩性病变时,胃窦部G细胞数量可能代偿性增加,导致胃泌素分泌增多。这类患者常伴有胃酸分泌减少,但胃泌素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有关。
2.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
这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肿瘤,以分泌过量胃泌素为特征,导致胃酸过度分泌,引发顽固性消化性溃疡、腹泻及非β细胞性胰岛瘤。患者胃泌素水平常超出正常值数倍,需通过影像学及激素水平检测确诊。
3.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刺激胃窦部G细胞增生,间接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加。长期感染可能加重胃黏膜炎症,形成慢性胃炎-胃泌素升高的恶性循环。
4.消化性溃疡活动期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溃疡活动期可能因局部炎症刺激导致胃泌素短暂性升高,但通常伴随胃酸分泌增多,需结合内镜及病理检查鉴别。
5.质子泵抑制剂(PPI)长期使用
PPI类药物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可能反馈性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长期用药者需定期监测胃泌素水平,以评估药物对胃肠激素的影响。胃泌素水平异常需结合临床症状、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患者切勿自行解读检查结果,应遵循医生建议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