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发黄是什么病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医学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通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以下是黄疸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及相应治疗方式:

1、肝炎引起的黄疸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都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治疗时,除了针对肝炎的病因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医生还会给予保肝药物,如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以帮助恢复肝功能。

2、胆道阻塞导致的黄疸

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可造成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黄疸。治疗上可能需要手术解除梗阻,或者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进行取石或放置支架。

3、溶血性黄疸

当红细胞大量破坏时,释放出的胆红素超过肝脏的转化能力,就会出现黄疸。这类黄疸需要对因治疗,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者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4、药物性黄疸

某些药物如利福平、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物等可引起肝脏损害,导致黄疸。治疗时需停用相关药物,并给予保肝治疗。

5、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常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若是病理性黄疸,则可能需要光照疗法或换血疗法。

黄疸的出现往往提示着身体某处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