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咳嗽在中医理论中一般指的是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的咳嗽。这种咳嗽不仅与外感风寒、燥热等外邪无关,更深层地反映了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与脏腑不和。
内伤咳嗽的成因复杂,多涉及肺脏自身病变或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如肺脏自病,常因虚火上炎或肺阴亏损导致干咳少痰;他脏及肺,则可能因脾虚生痰、肝火犯肺、肾虚水泛等引发。
内伤咳嗽的症状多样,包括咳嗽反复发作、咳声低微、痰多或痰少而黏,甚至伴有喘息、气短等。其病程较长,一般缠绵难愈,且易受情志、饮食等因素影响而加重。
治疗内伤咳嗽,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针对不同类型的内伤咳嗽,采取补益肺阴、健脾化痰、清肝泻火、补肾纳气等方法。
补益肺阴类,如沙参、麦冬、百合,用于肺阴不足之干咳;健脾化痰类,如陈皮、半夏、茯苓,针对脾虚生痰之咳嗽;清肝泻火类,如黄芩、栀子、柴胡,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补肾纳气类,如熟地、五味子、山茱萸,用于肾虚不纳气之咳喘;调和营卫类,如桂枝、白芍,以调和营卫,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咳嗽复发。
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