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发热、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1、发热: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甚至可达40℃或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有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2、血小板减少: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
3、肝肾功能损害: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少尿、无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危及生命。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可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输血、血浆置换等支持治疗。对于重症患者,还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进行冲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