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疾病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常见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性疾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冠心病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或梗死时,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中,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因心肌结构改变,导致心脏电传导系统紊乱,增加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因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而诱发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会直接影响心肌细胞膜电位稳定性,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速心肌代谢,增加心脏负担,同时可能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引发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除上述疾病外,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也可能参与其中。因此,对于存在基础疾病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同时,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一旦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