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黄芪是两种比较常用的中药材,两者的名字有些相近,经常被人混淆,这两种药物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本文将详细解答。
✔黄芩和黄芪常见的区别如下:
✔功效差异:黄芩属于清热燥湿药,性寒味苦,归肺、胆、脾、胃、大肠经。其核心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而黄芪则属于补气药,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以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见长,主治气虚乏力、自汗盗汗、水肿尿少、疮疡难溃等症。
✔成分与药性:黄芩含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药性偏寒,擅清上焦实热;黄芪则富含黄芪苷、胆碱、甜菜碱、叶酸等成分,药性微温,侧重于补益中焦之气。
✔外观特征: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根茎细长,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质硬而脆;黄芪则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根部粗壮,断面呈纤维性,有明显的乳香味。
如何选择黄芩或黄芪?
🌸体质偏热者:若长期存在口干咽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热象,或患有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等实证,黄芩是更合适的选择。例如,夏季因暑湿引发的腹泻,可用黄芩配伍白术、茯苓以清热利湿。
🌸气血虚弱者:气虚乏力、面色苍白、自汗盗汗、久病不愈者,黄芪更为适宜。术后康复患者辅助治疗中,黄芪常被用于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黄芪性温,实热证患者禁用。
🌸特殊人群:孕妇若出现胎动不安等症,可在医师指导下少量使用黄芩安胎;而气虚水肿、疮疡久溃不敛者,黄芪的托毒生肌作用可促进愈合。
👉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疾病期间,还要注意相关的事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欢迎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