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性蛋白尿一般是指因肾小球的损伤而引起的蛋白尿。
当肾小球受到感染、毒素、免疫等因素损害时,其滤过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且明显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最终形成的尿液中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这种现象即被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其特点为尿蛋白量通常较大,成分以白蛋白等中、高分子量蛋白质为主。
导致肾小球性蛋白尿的情况一般有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是由链球菌感染后所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可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进而出现蛋白尿;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肾小球疾病,由于肾小球的持续损伤,蛋白尿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IgA肾病是一种以IgA沉积为特点的肾小球肾炎,也会导致肾小球性蛋白尿的出现。
治疗肾小球性蛋白尿,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