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高血压的原因以及处理原则

透析中出现高血压,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处理需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透析中高血压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血容量增加。透析过程中,如果超滤量设置不当或患者不遵守医嘱,可能导致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血容量相应上升,从而引发高血压。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跃。肾功能不全时,该系统被激活,导致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进而升高血压。

3、交感神经兴奋。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电解质失衡,如高钾血症,这会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压升高。

4、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此药物常用于治疗肾性贫血,但它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5、内源性洋地黄物质的蓄积。这种物质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在肾功能不全时可能蓄积,影响血压。

处理透析中高血压的原则包括:

1、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避免血容量过多。

2、合理选择和应用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如尼群地平)、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以控制血压。

3、调整透析液成分,如钾、钙等离子浓度,以减少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4、监测并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量,避免过量导致的高血压。

5、对于内源性洋地黄物质蓄积的问题,应优化透析方案,提高透析效率。

综上所述,透析中高血压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进行透析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