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支架作为缓解肠梗阻、恢复肠道通畅的重要医疗器械,其术后护理需兼顾支架稳定性、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预防。科学护理需从饮食管理、活动指导、排便观察、定期复查及并发症预警五方面综合开展。

饮食管理需遵循‘渐进式’原则。术后初期以无渣流食为主(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至低纤维软食(如蒸蛋、嫩豆腐),避免产气食物(豆类、碳酸饮料)及粗纤维食物(芹菜、竹笋),防止支架移位或肠道过度蠕动。每日饮水量需达1500-2000ml,以稀释粪便,减少支架内堵塞风险。

活动指导需平衡休息与运动。术后24小时内以卧床为主,24小时后可下床短距离行走,促进肠道蠕动恢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及重体力劳动,防止支架移位或肠道穿孔。

排便观察是护理核心。每日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颜色,若出现便秘(3天未排便)或腹泻(每日>5次),需及时调整饮食或联系医生。若排便时伴剧烈腹痛、鲜血便,可能提示支架移位或肠道损伤,需立即就医。

定期复查不可忽视。术后1周、1个月需复查腹部X线或CT,确认支架位置及肠道通畅情况。长期随访中,若出现反复肠梗阻症状,可能需调整支架或评估其他治疗方案。

并发症预警需警惕。若出现发热(>38.5℃)、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或支架周围持续渗液,可能提示感染或穿孔,需紧急处理。

除上述护理措施外,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润肠通便药物(如乳果糖)或解痉药(如匹维溴铵),避免自行增减剂量。若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或支架相关不适,应及时复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