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与外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肛肠疾病,肛瘘是肛管与周围皮肤间异常通道,多因感染等导致;外痔是齿状线以下痔疮,由静脉曲张等形成,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护理上均有显著区别。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肛瘘:多由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是相关脓肿溃破或引流的后遗病变。
2、外痔:常因长期久坐、久站,或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诱发,是肛周皮下静脉丛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所致。
二、临床表现
1、肛瘘:瘘管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液,污染内裤,脓液刺激肛周皮肤会有瘙痒感。
2、外痔:一般有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及瘙痒等症状,若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剧痛,称为血栓性外痔。
三、治疗
1、肛瘘:一般无法自愈,需手术治疗,如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等。
2、外痔:早期可用药物如痔疮膏、肛泰软膏、槐角丸等治疗;发展为血栓性外痔可能需手术摘除。
四、预防与护理
1、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2、每日用温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保持肛周清洁。
3、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提肛运动,促进肛周血液循环。
总之,正确认识肛瘘与外痔的差异,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对患者康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