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硬化是否能治好取决于多种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能及时去除病因,积极治疗,部分急性肝硬化患者可以得到临床治愈,实现肝功能的改善和肝硬化情况的逆转;但也有一些患者由于病情严重、病因难以控制等原因,治愈难度较大。
急性肝硬化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弥漫性肝病发展至晚期而形成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乙型、丙型等)、长期大量饮酒、药物或毒物的损害等。急性发作可能与这些病因在短时间内对肝脏造成严重持续损伤有关。若病因能够迅速去除,肝脏具有一定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就有机会治好。若病因持续存在且病情严重,肝脏反复受损,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肝脏结构和功能破坏严重,治疗就较为棘手。
急性肝硬化的治疗方式多样。对于病因治疗,若因病毒性肝炎引起,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例如核苷(酸)类似物。如果肝脏存在炎症,可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为促进肝脏的修复和代谢,还可适当使用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同时,可能要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如腹水,可能需要进行消肿、利尿等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但也要避免绝对卧床。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补充蛋白质。严格戒酒,避免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急性肝硬化虽有一定的治愈可能,但病情复杂,治疗和护理都需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管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