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所以得名“冠心病”,是因为其病理基础在于冠状动脉的病变。冠状动脉是环绕心脏表面的血管,负责向心肌提供富含氧气的血液。冠心病患者因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
冠心病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冠心病形成的五个关键要点:
1、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状态使血管内皮受损,易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粘附。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4、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5、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冠心病史的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治疗冠心病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用于缓解心绞痛;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用于调节血脂,稳定斑块。这些药物的综合应用,旨在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减轻心肌缺血,从而缓解冠心病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