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具体后果如下:
出血倾向增加:血小板是凝血过程的关键成分,数量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常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可能出现月经过多。
内脏出血风险:严重时可能引发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呕血)、泌尿道出血(血尿),甚至颅内出血,后者可能危及生命,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伤口愈合缓慢:血小板减少会影响伤口止血和修复,小伤口可能持续出血,愈合时间延长。
原发疾病的影响:血小板减少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若不及时治疗,原发疾病进展也会带来其他健康风险。
因此,发现血小板减少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