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患者出现水肿,主要是因为肾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和蛋白尿引发的低蛋白血症。
一、水钠潴留
慢性肾炎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使得体液无法正常排出,造成水钠在体内滞留。这种滞留会直接导致水肿,尤其是下肢和眼睑部位。治疗时,医生通常会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帮助患者排出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二、低蛋白血症
由于肾小球受损,蛋白质随尿液大量丢失,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进而引起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产生水肿。针对低蛋白血症,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并考虑使用白蛋白制剂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慢性肾炎导致的水肿还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导致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加重下肢水肿。
2、摄入过多的盐分,使得体内钠离子增多,进而加重水钠潴留。
3、并发心脏功能不全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静脉回流受阻,也会导致水肿。
4、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影响肾脏功能,进而加重水肿。
5、个体差异、年龄、性别以及慢性肾炎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水肿的程度。
综上所述,慢性肾炎导致的水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饮食和药物使用,以减轻水肿症状。同时,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