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主要看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尿液中多为变形红细胞;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尿液中多为正常形态红细胞。
肾小球源性血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通过该裂缝时受到血管内压力的挤压受损,之后通过肾小管各段又受到不同渗透压和pH作用,呈现变形红细胞血尿。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是因肾小球以下部位的泌尿系统出血,血液直接进入尿液,未经肾小球滤过膜的挤压,所以红细胞形态正常。
在治疗方面,如果是由肾小球疾病引起,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减轻炎症反应;如果是IgA肾病,可根据病情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对于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导致的肾小球损伤,可采用护肾药物促进恢复。如果是泌尿系统结石等引起的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根据结石大小等情况,可能采取排石药物促使结石排出;对于泌尿系统肿瘤,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肿瘤。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根据病情适当控制盐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导致血尿的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不可自行加减药量或停药。另外,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区分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对于准确判断病因、合理治疗至关重要。只有充分了解二者的区别及处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才能更好地维护泌尿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