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颤(心室颤动)作为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急救与治疗存在多项关键禁忌:1.禁忌延误电除颤时机;2.禁忌盲目用药替代电复律;3.禁忌忽视基础病因处理;4.禁忌未建立有效循环时过度操作;5.禁忌忽视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电除颤是室颤治疗的黄金标准,每延迟1分钟除颤,生存率下降7%-10%。若在可除颤心律时未及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或手动除颤仪,可能错失最佳抢救窗口。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虽可用于辅助治疗,但绝不能替代电复律。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颤患者,药物起效前可能已发生心脏骤停,此时强行用药会延误关键救治。室颤常由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药物中毒等引发,若仅处理心律失常而未纠正基础疾病,即使暂时复律成功,室颤仍可能反复发作。在未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或气管插管前,过度按压胸部、反复搬运患者等操作可能加重心肌损伤,甚至诱发再次室颤。室颤患者需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若忽视监测,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复发性室颤或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除上述禁忌外,室颤患者的长期管理需严格遵循医嘱。对于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者,应规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预防复发,但具体用药方案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制定。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等诱因,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电解质。若出现胸痛、心悸、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调整药物或拖延就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