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的预防需从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管理、感染防控、定期筛查及遗传因素关注五方面入手,诊断则依赖症状评估、听诊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心脏磁共振等综合手段。
预防方面,其一,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以减轻心脏负担;其二,积极管理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需定期监测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血管损伤导致瓣膜病变;其三,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牙科操作或侵入性检查前需告知医生病史,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其四,定期心脏体检,尤其有家族史或风湿热病史者,建议每年进行心脏听诊及超声心动图筛查;其五,关注遗传因素,若家族中存在瓣膜病病例,需提前进行基因检测或遗传咨询。
诊断方面,症状评估是关键,如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水肿等需警惕;听诊可发现心脏杂音,提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超声心动图是确诊金标准,可清晰显示瓣膜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电图可辅助判断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心脏磁共振则用于复杂病例的进一步评估。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需个体化,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复查,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