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测定的核心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APTT则更多地体现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的情况,而Fib则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物质。
在临床实践中,凝血功能测定对于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抗凝治疗中:
1、华法林作为香豆素类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内转化来发挥抗凝作用。使用华法林时,需密切监测PT,以防过量导致出血。
2、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来间接抑制凝血过程。使用肝素时,需定期监测APTT,以确保药物在有效范围内。
3、新型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也需通过凝血功能测定来调整用药剂量,平衡抗凝效果和出血风险。
此外,凝血功能测定还有助于:
1、诊断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的疾病,如血友病等。
2、监测溶栓治疗,如使用尿激酶、链激酶等药物时,需通过测定来评估溶栓效果和安全性。
凝血功能测定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医生提供了关于患者止血功能的详细信息,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