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主要是由肾脏实质性病变或肾动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其病因复杂多样,以下五点为其主要致病因素:
肾实质性病变是导致肾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这些病变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它们通过损害肾脏的实质结构,影响肾脏的调节功能,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肾动脉狭窄也是引发肾性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肾动脉狭窄会减少肾脏血流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进而升高血压。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异常亦可引起高血压。肾脏能够分泌多种调节血压的激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等,这些激素的分泌异常会直接影响血压水平。
部分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可能损害肾功能,间接引发肾性高血压。
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也可能对肾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进而诱发高血压。
在治疗肾性高血压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钙通道阻滞剂(如尼群地平)等,以控制血压并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