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其临床过程通常包括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和退热期三个阶段。各阶段症状不同,治疗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
一、体温上升期
此阶段患者会感到畏寒、皮肤苍白,这是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导致的。此时,可以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以缓解症状。
二、高热持续期
在高热持续期,患者体温达到高峰并保持稳定。这时,患者可能出现面红耳赤、呼吸和脉搏加快等症状。治疗上除了继续使用解热镇痛药外,还可以考虑物理降温方法,如湿毛巾敷额等。
三、退热期
随着病因的消除和药物治疗的作用,体温会逐渐下降。此时,患者可能出汗较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体温过高,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但需注意不要给儿童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发雷耶氏综合症。
在治疗发热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特别注意:
1、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必要及时就医。
4、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感染。
综上所述,了解发热的临床过程并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是有效管理发热、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