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患者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腱鞘囊肿患者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觉得此病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加重,出现活动受限,疼痛肿胀时,才不得不面对,在疾病确诊时,患者会出现即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又觉得此病极其容易治愈,但在医生把疾病讲解清晰后,患者又会出现不接受现实,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于朝夕之间把病治好。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向医护人员反复“寻根刨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得到肯定,希望可以很简单治愈。但是,目前腱鞘囊肿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腱鞘囊肿患者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满、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
对腱鞘囊肿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例如,腱鞘囊肿患者少数出现疼痛难忍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家属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的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有:
1.文化与教养背景
疼痛不仅是身体组织受到创伤或创伤程度的简单体验,还与个人对疼痛的原因及后果的认识有关。个人的文化程度和教养在其对疼痛的认识和所产生的感觉和反应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样的刺激,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反应。疼痛因人而异,因文化程度而异。
2.过去有过疼痛经历的人
对以后的疼痛感受有一定的影响,如曾经接受过手术而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并多次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止痛者,在第二次手术时就会对手术和疼痛产生恐惧,较小的手术创伤也会使患者感觉疼痛难忍。
心理治疗或谈话疗法,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语言、表情、姿势、行为,以及周围环境来影响及改变患者原来不健康的认识、情绪及行为等,从而达到改善其心理状态,端正其对疾病的认识,解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缓解患者现有症状的目的。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护理,患者会心情郁闷,丧失治疗信心。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做好预防,嘱咐患者家属做好陪伴和安慰,积极面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