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患者通过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恢复健康

结肠息肉患者通过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可有效去除病灶、降低癌变风险,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是当前临床常用的微创治疗手段。

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通过高清内镜精准定位息肉,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并脱落。该技术具有创伤小(仅需通过肛门插入内镜)、恢复快(术后24-48小时可恢复流食)、并发症少(出血、穿孔风险低于1%)等优势,尤其适用于直径<2cm的带蒂或亚蒂息肉。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息肉形态选择电凝模式:对于细蒂息肉,采用先凝后切的“渐进式”操作以减少出血;对于宽基息肉,则通过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形成“液垫”,降低穿孔风险。术后需密切观察排便情况,若出现黑便或腹痛加剧,可能提示迟发性出血或穿孔,需及时返院处理。

术后恢复需注意三点:一是饮食管理,术后24小时内禁食,之后逐步过渡至低纤维半流食;二是活动指导,避免剧烈运动2周,防止创面出血;三是定期复查,建议术后6-12个月复查肠镜,监测息肉复发或新发情况。此外,长期随访数据显示,约30%患者可能存在息肉再发,与遗传、代谢或肠道微环境有关,因此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结肠息肉的治疗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患者术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止血药、黏膜保护剂),避免自行停用或调整剂量。若出现持续发热、便血不止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评估,切勿延误病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