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医疗器械,其类型主要包括裸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双层支架及分叉病变专用支架五种。不同类型的支架在材料、设计及适应症上各有特点,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
裸金属支架由不锈钢或合金制成,通过机械支撑扩张狭窄血管,但术后再狭窄率较高(约20%-30%),适用于无法耐受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或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药物涂层支架在金属表面涂覆西罗莫司、紫杉醇等抗增殖药物,可抑制血管内皮过度增生,将再狭窄率降至5%-10%,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型。生物可吸收支架采用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在支撑血管1-3年后逐渐被人体吸收,避免金属支架永久留存,但支撑力较弱,适用于简单病变且血管条件较好的患者。双层支架通过内外两层金属网结构增强径向支撑力,适用于严重钙化或弹性回缩明显的病变。分叉病变专用支架针对冠状动脉分叉处设计,如“裙裤式”或“T型”支架,可同时覆盖主支和边支血管,减少支架重叠导致的血栓风险。
需强调的是,支架选择需结合病变部位、血管直径、患者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评估。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冠脉CTA或造影,若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