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为什么不直接取息肉

镜检查中发现肠道息肉时,医生通常不会立即进行切除操作,这一决策基于医学安全性和诊疗规范的综合考量。主要原因包括:

一、病理性质待明确是首要考量。肠镜直视下虽能发现息肉,但无法通过肉眼判断其良恶性。部分腺瘤性息肉可能存在癌变风险,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细胞学特征后,才能制定精准的切除方案。

二、息肉形态与位置决定操作方式。带蒂息肉可通过圈套器电切,而扁平广基息肉需采用黏膜下注射后切除技术。直径超过2cm的侧向发育型肿瘤更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高级技术。

三、患者基础状态影响手术决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存在严重心肺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需先调整用药并完善术前评估,才能安全实施内镜治疗。

四、肠道清洁度直接关联手术效果。若肠道准备不充分导致视野模糊,强行切除可能造成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需重新预约治疗时机。

五、多发性息肉需系统规划。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特殊类型,需通过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技术全面评估后,制定分阶段切除或外科手术方案。

除上述核心因素外,患者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病理随访,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复发情况。出现便血、腹痛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至消化内科就诊,通过CT仿真肠镜等检查排除并发症可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