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发的胸痛综合征,常见诱因包括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其发生机制复杂,主要与以下五方面因素相关: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血管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使管腔狭窄,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狭窄的血管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引发心绞痛。
- 冠状动脉痉挛:部分患者冠状动脉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血管壁平滑肌异常收缩,导致管腔暂时性狭窄,多见于吸烟、寒冷或情绪应激时。
- 心肌桥压迫: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内,当心肌收缩时压迫血管,影响血流,尤其在运动时症状加重。
- 微血管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心肌内微血管收缩或结构异常,导致心肌灌注不足。
- 其他心脏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等,因心脏负荷增加或流出道梗阻,间接导致心肌缺血。
心源性心绞痛需通过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CTA或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病因个体化制定,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药物治疗及必要时介入治疗。患者切勿自行调整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及安全性。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晕厥,应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