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为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由体内铁元素不足引起。针对不同类型的缺铁性贫血,治疗策略也各有不同,其中药物治疗是关键一环。
1、铁摄入不足型
这种类型的贫血多因饮食中缺铁或铁摄入量不能满足身体需要而引发。常见于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治疗上,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以增加体内铁储备。
2、铁吸收障碍型
此类贫血多见于存在胃肠道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影响铁的吸收利用而导致贫血。治疗上,除了补充铁剂外,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比如,对于有胃肠道炎症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同时配合铁剂治疗。
3、铁丢失过多型
这种贫血通常由于长期慢性失血或急性大量出血导致。妇女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出血等都是常见原因。治疗上需及时止血,并针对失血原因进行治疗,同时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以及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药物如叶酸、维生素B12。
缺铁性贫血虽然类型不同,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针对性的原发病处理,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改善。重要的是,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