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时间测定

凝血酶时间,即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该指标延长,往往意味着凝血过程受到了影响,可能的原因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抗凝药物的使用。肝素、华法林和低分子量肝素等抗凝药物会延长凝血酶时间,因为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关键环节,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医生常通过监测凝血酶时间来调整这些药物的用量,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出血风险。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存在。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会被分解成多种可溶性小肽,这些降解产物会干扰正常的凝血过程,导致凝血酶时间延长。

3、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除了药物性的肝素,有些患者体内可能自然产生类似肝素的物质,这些物质同样会影响凝血过程。

4、血纤维蛋白原显著减少或结构异常。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其减少或结构变化会直接影响血液的凝固能力。

5、存在抗凝血酶物质或异常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抑制物。这些物质会干扰凝血酶的正常作用,从而导致凝血酶时间延长。

凝血酶时间测定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还是监测治疗效果和调整药物用量的重要依据。在临床上,正确理解并应用这一指标,对于保障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