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象检查以及骨髓象检查的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以下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
1、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的症状。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出血则可能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或是口腔、鼻腔出血;感染症状则因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而出现。
2、血象检查:全血细胞减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典型特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低于正常值。这种减少通常是全面的,而非局限于某一类细胞。
3、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造血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浆细胞比例增高,多数骨髓小粒空虚。这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直接的证据,显示了骨髓造血功能的衰退。
此外,诊断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同时,医生也会考虑患者的病史,特别是是否有接触某些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如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肿瘤化疗药物等。
综上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是一个综合多方面的考量过程,需要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以及骨髓象检查的综合分析。